張家口晚報記者 孫媛
案情簡介:
萬全某小區居民張強(化名)家廚房自來水主管道破裂跑水, 造成3、4 樓居民家中及樓道不同程度損壞,自家也受損嚴重。 他認為管道破裂, 物業應負一定責任,故要求物業對跑水所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。物業公司則認為事故與物業沒有直接關系,不同意賠償,雙方發生糾紛。為此,張強來到某街道調委會,請求調解解決。
調解過程:
街道選派兩名專職調解員開展調查取證工作。據張強反映,當天,他接到六樓住戶電話,告知其家中跑水,需趕緊回家一趟,掛斷電話的張強急沖沖往家趕。剛到單元門口,就看到水已經順著樓梯流到了一樓,樓道成了“水簾洞”。他進家發現是廚房自來水主管道破裂,水柱沖天,便急忙聯系自來水公司的工作人員關閉總閥,隨后清理了屋內及樓道積水,為了鄰居們用水方便,他當天雇傭兩名水暖工及時將管道修好。這次跑水導致張強家和 4 樓、3 樓住戶的家具、墻壁及樓道有不同程度損壞,直接經濟損失約5000多元。 受損住戶要求張強賠償,他則認為雖然破裂的自來水管在自己家, 但屬于公共管道,物業公司未對其定期維護, 才使管道發生破裂。且跑水時物業公司處理不及時,不到位,導致財產損失,所以物業應負全部責任。
了解事情經過后,調解員又聯系了物業公司經理李偉(化名),次日,雙方當事人如約來到調解室。 李偉表示,此事件物業并無責任,首先主管道在業主家中,物業人員不能隨便進家維護,其次跑水原因不明,可能是業主使用過程中不小心弄壞,所以張強要求物業負責任沒有道理, 此外,張強家物業費還一直未繳納。
“你不負責賠償,我就不交物業費。 ”聽到李偉這番說辭,張強氣不打一處來, 生氣怒懟了對方。 看著雙方互不相讓、劍拔弩張,調解員及時制止爭吵。 “自來水管道在自家廚房,平時應多注意查看, 有小毛病及時維修,不能完全將責任歸于物業。 ”調解人員勸解張強,“物業為業主提供服務的同時,理應獲得相應的報酬, 平時拖欠物業費, 出事了就找物業,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。 ”聽著這番話,張強慚愧地低下頭。隨后調解員又對李偉表示,業主家發生跑水事故,物業公司沒有積極幫助進行處理,說明物業在日常工作中管理服務意識淡薄,使業主產生不信任的心理,從而雙方容易因一點小事發生矛盾。調解中,李偉也認識到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。
看雙方態度都有所緩和,調解員趁熱打鐵拿出調解方案,最終物業公司同意支付張強修繕費1500元, 張強支付了所欠物業費。案例點評:
現實生活中,由于物業公司和業主雙方看問題的角度不同, 立場不同,物業提供的服務有時達不到業主期望和要求時,就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矛盾糾紛。本案中調解員從情、理兩方面入手進行調解,結合運用換位思考的方法,使當事人心平氣和協商解決問題,最終雙方達成一致意見。
1.本網(張家口新聞網)稿件下“稿件來源”項標注為“張家口新聞網”、“張家口日報”、“張家口晚報”的,根據協議,其文字、圖片、音頻、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,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。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張家口新聞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2.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。聯系電話:0313-2051987。